区小号报道:

国外

1. 花旗:关税截止日期对G10外汇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要关注日本

花旗外汇策略师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即将到来的7月9日关税谈判截止日期对G10外汇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事件”。在欧盟方面,花旗的基本预测是,双方将在7月9日前达成协议框架,届时10%的关税税率将延长,谈判将继续进行。“鉴于近期欧元走强,他们猜测这样的消息将略微利好欧元,但不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因为很多好消息已经反映在欧元价格上了。”在日本问题上,花旗认为,鉴于特朗普最近的言论,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正在下降。花旗表示:“日本关税上调的风险似乎最高。”该行预计今年夏天美日将攀升至150,然后在今年晚些时候跌至140以下,因日本央行预期将实施政策正常化,日元将恢复强势。

2. 大摩:英国央行下半年可能加快降息步伐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布鲁纳•斯卡里卡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英国央行可能会在2025年下半年加快降息的步伐或幅度。斯卡利卡说,由于秋季预算中可能增加税收的不确定性,预计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将放缓。她表示,经济活动的下滑可能会促使英国央行以比市场预期更快的速度降息。斯卡里卡表示,英国央行的基准利率预计将在年底前从目前的4.25%降至3.25%。

3. 瑞银:美国偿还债务的能力并不存在风险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偿还债务的能力仍然完好无损。瑞银表示,预计美国众议院将批准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议程,尽管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在未来十年,该法案将比众议院最初的版本增加8000亿美元的国债。“但我们认为美国仍有能力管理其债务,”瑞银表示。报告说,美联储的信誉、美元的储备地位、美国国债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持有量以及银行资本监管都可能有助于填补赤字。

4. 穆迪:关税和贸易不确定性增加了亚太地区的信用风险

穆迪评级表示,关税和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亚太地区的信用风险,该公司将该地区的主权信用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关税给一些亚太经济体带来了长期信用风险,损害了它们的吸引力,抑制了外国投资。财政支出可能会增加,以帮助经济增长,减缓或停止财政整顿。收入下降——尤其是对贸易密集型国家而言——将进一步限制灵活性,而赤字扩大将提高借款需求。如果贸易谈判大幅降低关税,穆迪将把前景调回稳定。相反,关税升级、利差大幅上升或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将使情况恶化。

5. 德商银行:美越达成贸易协定,美元“无动于衷”并不足为奇

德商银行外汇与大宗商品研究主管Thu Lan Nguyen指出,昨日美国政府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乍看之下,这似乎是美国政府的胜利,但前提是认同“通过关税抑制进口吸引力具有经济意义”这一逻辑。对此我深表怀疑。越南向美国出口的除大量消费品外,还包括咖啡等商品。且不论美国能否迅速提升纺织品(越南主要出口品类)的产能,仅咖啡一项就难以替代——毕竟美国本土(除夏威夷外)根本不具备适宜咖啡种植的气候条件。因此结论显而易见:即便关税不再高得离谱,进口关税仍可能弊大于利。更何况越南经济规模有限,缺乏足够购买力来大幅增加美国进口。美元昨日未因该协议消息走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6. 荷兰国际:对欧元走强的担忧似乎过头了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Chris Turner在一份报告中说,欧元走强对欧元区经济有利,尽管外界猜测欧洲央行官员越来越担心欧元升值。这些担忧是,欧元走强会降低进口价格,降低通胀,同时使欧元区出口产品更加昂贵。然而,欧元区应该利用这个“全球欧元时刻”,正如欧洲央行行长此前所称赞的那样。将全球投资组合重新配置到欧元区“只会对私人部门的借贷成本有利”。

国内

1. 中金:非农韧性不支持美联储提前降息

中金研报称,美国6月份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超过市场预期的11.0万人,失业率从4.2%回落至4.1%,显示劳动力市场仍有韧性。尽管关税的不确定性降低劳动力需求,但随着驱逐移民政策的强化,劳动力供给也在放缓,这抑制了失业率的上升。此外,劳动力市场还可能存在技能错配:一方面,政府裁员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导致“白领过剩”;另一方面,移民政策收紧使低技能岗位持续缺人。这种结构性错配下,未来失业率也不一定明显上升。我们认为,6月非农数据不支持美联储提前降息,我们维持此前判断,下一次降息或要等到第四季度,即由关税带来的涨价过去之后。

2. 中信证券:下半年小行买债趋势不改

中信证券公告,伴随经济增速放缓、信用需求收缩以及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中国银行业传统“以贷为主”的盈利模式面临重塑。尤其中小银行,受制于客户结构单一、负债成本刚性上升以及资本消耗压力,正处于经营转型的关键关口。“买债”正在成为中小行资产配置的重要出路。展望未来,小行买债势不可挡,下半年增配力度将显著提升,且长久期利率债将继续成为主要配置现券品种。

3. 中信证券:认为年内央行仍有降息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我们认为年内央行仍有降息空间,居民“存款搬家”行为有望持续,促使资管机构负债端持续扩张,加大对于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在短端品类窄幅波动的背景下,中长久期信用品种胜率相对更高,票息进攻属性相对更强。随着信用债ETF产品的落地,我们预计主动型信用债基产品同样有望迎来扩容;另一方面,当前中长期信用债基持有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伴随着FOF资金的增长与“存款搬家”行为的持续,增量机构资金与个人资金或促使中长期信用债基迎来供需两旺格局,投资性价比凸显。

4. 中信证券: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再度降息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6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失业率低于预期。不过,本份非农报告实则显示美国就业市场继续走弱。我们依旧认为美国就业市场“缓冲垫”有限,就业市场继续走弱失业率或将加快上行。然而,6月4.1%的失业率给了鲍威尔更多“理由”观察夏季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我们延续此前观点,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再度降息。

5. 中信证券:预计2025-2030年海底光缆市场规模CAGR为13%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海底光缆敷设于海底8000米,用于连接全球不同地区数据中心,进行信息高速传输,行业壁垒高。受AI带动,互联网巨头均加码建设海底光缆;国内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洋观测对海底光缆需求也有望提升。预计2026-2030年全球新建海底光缆长度约54万公里,相较2021-2025年计划建设长度增长60%,预计2025-2030年海底光缆市场规模CAGR为13%。预计未来中国将主导更多的海底光缆项目,国内海底光缆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看好龙头企业。

6. 国泰海通:后续稀土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国泰海通证券复盘2020—2021年稀土板块行情,认为稀土板块股价上涨均大致分为三阶段:(1)商品价格底部确认,远期估值修复。(2)超额利润消化估值,行业龙头白马随订单成长。(3)景气度爆发,价格上涨加速,板块普涨。当前处于板块行情第二阶段,静待内外盘涨价共振。由于2025年2月以来稀土商品价格到目前涨幅不大,因此板块整体是缓慢向上。但随着后续海外补库需求传导叠加国内新能源汽车旺季来临,稀土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带动板块向第三阶段过渡(即商品价格、股价共振上行)。

7. 华泰证券:维持联储9月-12月两次预防式降息的判断

华泰证券表示,6月新增非农数据再超预期,美联储7月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但考虑到关税、移民放缓对三季度新增就业的拖累,我们维持联储9月-12月两次预防式降息的判断。

8. 华泰证券:全国性的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年内落地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通过对国内外生育政策的典型案例复盘,华泰证券认为:1.公共财政对家庭福利的补贴力度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我国家庭福利补贴仍有加码空间,尤其在包括生育补贴的直接补贴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3.地方的生育补贴试点效果总体积极,其受惠群体受限的不足或需要通过全国性补贴来补充。华泰证券认为全国性的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年内落地,考虑与地方生育补贴的互补,预计全国性的生育补贴或重点聚焦3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将首孩纳入补贴范围,并保持较强的补贴力度(若按年均支出的15%计约3600元/年)。

9. 银河证券:内需+军贸共振,军工板块迎投资机遇

银河证券发布2025年军工板块中期策略表示,短期看,首先,第二季度财报季预期改善。随着第一季度订单放量,高库存背景下,第二季度部分中上游企业业绩端或将改善,并逐步向中下游传导;其次,预计军工元器件6月份订单将扭转下行趋势,下半年订单增速有望随年内二次需求释放而逐步转正。中期看,2025年恰逢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三季度行业催化剂有望增多,叠加第二季度部分公司财报预期向好,结构性机会将涌现。长期看,印巴冲突擦亮中国军工名片,军贸迎来“Deepseek”时刻,内需+军贸共振,军事装备需求空间打开。此外,2027年建军百年近在咫尺,三年高景气有望延续。

10. 天风证券:看好进取+进化下港股中概整体估值重估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看好进取+进化下港股中概整体估值重估。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有着显著估值优势,截至25年7月1日,恒生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10.68,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为63.98%,股息率高达3.93%。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20.10,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为8.95%,处于历史较低估值水平。我们认为与此前互联网公司更为看重股东回报水平不同的是,2025年中概互联网重回进取和进化。AI业务的布局在提振中概互联网公司总体估值水平的同时,也有望助力互联网公司提振增效。

11. 中信建投:奶源仍过剩上游延续去化,关注下游需求变化

中信建投研报称,短期来看,生鲜乳价格仍面临下降压力,进入夏季需求淡季以及产奶热应激减产,且淘牛价格有所回升,龙头牧业亦带头优化牛群存栏及结构,下游加大乳品深加工,三季度奶源供需有望达到平衡。展望25年,原奶价格企稳后,有望带来乳企盈利端的修复。从需求端来看,乳制品的需求仍表现出低温好于常温的趋势,部分乳业有可能持续推进结构优化,各地生育补贴政策落地也有一定预期。渠道层面,乳企加大会员商超、即时零售等新零售渠道布局。从盈利端,头部企业今年费率目标也希望稳中有降,预计盈利能力有望同比提升。

<!----> <!---->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