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资本洪流中的加密十字路口
2025年7月,当Circle股价在纳斯达克单日暴涨23%的消息刷屏时,蚂蚁集团宣布将USDC纳入其跨境支付体系的新闻再度引爆市场……传统资本与加密世界的边界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借此机会,在2025年7月10日举办了一场以《牛市还靠讲故事?监管、机构、巨头来搅局了》的space,
在本场space,我们邀请到了几位长期关注行业结构变迁的重磅嘉宾,一起展开探讨。
他们分别是:
杨歌Gary,CICADAFinance孵化投资人,星瀚资本创始人,EurekaCapital创始人、@gary_yangge
Chloe,HTXRESEARCH负责人,@ChloeTalk1
AngelaTong,CMODFGandJsquare,@AngelaT0731
DC大于C 宏观链上数据分析师,@DL_W59
“华尔街的入场是数据赤裸裸的证明,”Circle早期投资人Angela在本场Space中指出,“机构持仓占比从2020年不足1%飙升至如今的15%,巨鲸交易量占比三年内从35%跃至58%。”而投资人Gary的论断更犀利一些:“这是阶段性招安——传统金融用KYC和合规监管收编加密货币,但去中心化的终极目标不会消亡。”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讨论,揭开了加密行业在资本狂潮中的撕裂与重生。
Angela:散户还可以参与,但话语权将转移到机构
“我觉得散户还是可以持续持有BTC的,只是涨幅空间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了。ETF通过后,机构确实进来了,带来了一部分稳定的买盘,也把BTC真正变成数字黄金。但也意味着,未来价格走势的话语权更多地掌握在机构手里,波动率可能没以前那么剧烈,但长牛更可能出现。”
她补充:“这不是彻底‘投降’,也不是全面‘招安’,是一次角色转换。”
Gary:这是一次阶段性的招安,第一曲线即将结束
Gary将比特币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曲线。
“第一阶段,是比特币的精神传教者遍地开花的时代。无论是中本聪还是早期极客,都是反体制、反金融、反中心化的实践者。但现在,我们正进入第二曲线,一个以资产管理、机构逻辑主导的新阶段。”
他强调:“目前的成交量结构其实已经从散户转向机构、再转向大机构,最终甚至走向国家储备、政府主权层级。Circle、贝莱德,这些参与者不再是投机者,是全球资本的正式代表。”
“所以我说,这是阶段性的招安。不是比特币失去了价值,而是我们要重新定义它的价值逻辑。”
DC大于C:黄金式路径可能正在复制,散户依旧可以抓住牛市
大乐从宏观政策、链上数据角度指出:
“2004年,黄金现货ETF上市后,黄金用了十年左右时间,从2万亿美元涨到了13万亿美金,翻了6倍。ETF是资产流入、形成长期增量资金的重要工具。”
“比特币未来会不会也走出一段长牛?我觉得是有可能的。机构固然会占据更大比重,但散户依旧可以通过早期布局抓住红利。”
他补充:“要接受一个现实,比特币已经变成传统金融的组成部分了。想靠小道消息或社区炒作获得超额收益的时代正在过去。”
第二部分:币股联动与双轨发行的现实路径
话题转向近期香港、美国等地出现的“发币+发股”双轨案例。主持人点出Circle借壳上市、Base提出考虑发币、MicroStrategy以“买币”方式助推公司股价等事件,引导讨论:币股联动是否成为新趋势?
Chloe:Base等项目已经在探索双轨
“其实早在2021年,Coinbase就想过发股的同时发币,但当时的监管环境太紧张,没能实施。”
“现在你看,Base明确表示可能会发自己的Token,Worldcoin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包括最近Arkham也在考虑上市与发币并行。”
“从交易所、Layer2到AI项目,双轨操作的案例越来越多。未来项目不仅要考虑链上用户,也要考虑股东。”
她指出:“未来很多公司会先通过传统上市获得合规融资,再发币建立社区共识,反之亦然。”
Angela:复制MicroStrategy的路径,普通人要注意风险
Angela从风控和财务结构角度补充:
“MicroStrategy的逻辑是,它有稳定现金流、账上有BTC等加密资产,同时股东愿意为BTC溢价买它的股票。这三点缺一不可。”
“但这模式不是谁都能复制的。一旦项目用市值较小的币来撬动股价,波动性会极大放大风险,特别是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散户。”
她警示:“我们不能把‘买公司等于买Token’的逻辑泛化。那是合规与资本博弈下的一种特定结果,而不是标准答案。”
Gary:币股联动路径有两条,证券化和代币化不是一码事
“其实所谓币股联动,它有两条路径。第一种,是把持有加密资产的公司证券化,让股价映射BTC或其他Token;第二种,是机构把股票映射成代币。
“这两条路,监管上是两种逻辑:前者要遵守资本市场规则,后者则更多是链上证券(SecurityToken)的逻辑。”
“目前来说,真正推进的是ToB市场,机构间更容易达成共识。ToC市场还面临教育门槛。”
第三部分:稳定币的中美竞争与全球扩张
Space进入中场,主持人抛出最前沿话题——Circle借壳上市、京东/蚂蚁入局稳定币、天才法案,以及拉美非洲稳定币新生态。稳定币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全球金融竞赛的桥头堡。
Chloe:HTX推出多种稳定币,参与全球货币化博弈
“我们目前已经上线了USD1、EUR1、HKD1等多个稳定币产品,并与多个交易平台、钱包和支付公司达成合作。”
“特别是在拉美、非洲,我们做了很多免手续费推广计划,推动稳定币实际支付、跨境结算的使用场景。”
她指出:“天才法案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法案。它不是收紧监管,而是把美元稳定币发行权外包给合规第三方,扩大美元体系的加盟商队伍。”
“这是美元全球化的新方式,把‘造币’外包出去,让更多人帮它扩展。”
Gary:人民币稳定币用途要分阶段看
Gary从中资背景出发分析:
“目前在岸人民币稳定币更多作为记账工具,政策风险和合规边界暂无给出明确定义。”
“但离岸市场可以逐步试点,比如在东南亚、阿联酋做跨境清算场景试水。”
“从货币演化看,稳定币必须经历‘记账→承兑→货币’三阶段。我们现在很多项目还停留在第一阶段。”
他补充:“别急于求成,稳定币是比DeFi更慢的业务。”
第四部分:华尔街主导格局与加密市场的下一步
随着贝莱德等华尔街巨头主导ETF,华尔街是否已经主导了BTC的市场节奏?未来政策路径、资金风向又会如何演化?
DC大于C:资金还在博弈,但方向明确
“流动性泛滥还没有彻底,它们仍然处于边走边看的阶段。”
“最近几轮反弹,其实不是完全由ETF驱动,而是围绕降息预期、BTC的政策利好,宏观变量展开的节奏交易。”
“但趋势很清晰:传统资金在寻找确定性,ETF是这个趋势的起点而非终点。”
第五部分:HTX的稳定币野望
Chloe披露:“我们上线USD1等稳定币,核心是抢占离岸美元市场。现已实现:
全球首家支持TRX链USDC充值
持有欧洲稳定币牌照推动欧元稳定币交易
在拉美/非洲推行零手续费政策(5月6日-12月31日BTC/USD1交易全免)
这不是赛道竞争,而是重建支付边疆。
结语:从传教者到资产管理者,加密市场走向双曲线时代
“我们今晚讨论了华尔街是否‘招安’了BTC、币股联动的底层逻辑、中美稳定币路径分化,以及传统资本的重塑加密市场的节奏……可以看到,加密正在告别早期的传教者时代,进入一个由机构、法律、稳定币、ETF主导的第二曲线。”
而这条第二曲线是否会彻底改写去中心化的精神原点?是否会让比特币与区块链成为另一个“金融商品”?这些仍然是未解之问。
正如Gary所说:“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不是中本聪理想的实现者,而是加密资产制度化进程的推动者。”
加密资产的未来,既关乎理念,也关乎资本与制度。在资本与理想之间的缝隙里,也许正是新一轮Alpha的土壤。
直播回放链接:https://twitter.com/i/spaces/1RDGlzPzdvqxL
备注:本文基于嘉宾的直播讨论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